產品中心
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星形組網以 1 個中心基站為核心,周邊監測基站(通常 3~10 個)通過無線通信(4G/5G、微波)或有線通信(光纖)與中心基站連接,形成 “中心 - 節點” 架構。中心基站負責接收各監測基站數據,進行統一處理與分析;監測基站僅需完成數據采集與傳輸,硬件成本較低。?該組網方式優勢在于結構簡單、部署靈活,適合地形相對平緩、監測區域呈集中分布的場景(如平原區高鐵沿線邊坡)。但存
表面位移監測預警系統在大型工程(如跨區域高鐵、大型礦山、流域邊坡)的 GNSS 位移監測中,單一基站難以覆蓋大范圍監測區域,且易受局部地形、電磁干擾影響,導致監測精度不均。多基站一體化 GNSS 監測站通過多基站協同組網,可實現三大核心目標:一是擴大監測覆蓋范圍,突破單點監測的空間局限,實現百公里級區域的連續監測;二是提升監測精度穩定性,通過多基站數據交叉驗證,降低局部干擾導致的精度波動;三是增強
礦區安全防汛在線監測預警系統與傾角傳感器的聯合數據融合,通過互補性設計與加權融合算法,有效解決了單一監測的精度局限與數據缺失問題,顯著提升變形監測的可靠性。未來可進一步優化融合算法,引入機器學習(如 LSTM)動態調整權重分配策略;同時開發多傳感器集成終端,實現 GNSS 與傾角傳感器的硬件一體化,推動融合監測在更多工程場景的規模化應用。
尾礦庫安全監測系統 當兩者數據均有效時,采用加權融合算法:根據 GNSS 信號質量(CNR 值)與傾角傳感器溫度漂移量動態分配權重 ——GNSS 信號良好(CNR40dB-Hz)時,賦予 GNSS 0.7~0.8 權重、傾角傳感器 0.2~0.3 權重;GNSS 信號較弱(30dB-Hzcnr40db-hz)時,調整為 p=““ 的高精度優勢,又利用傾角傳感器穩定傾斜監測的特性。=““ g
邊坡在線監測系統當 GNSS 信號遮擋導致數據中斷時,基于傾角傳感器的傾斜角度,通過幾何公式(位移 = 傾斜角度 × 傳感器安裝高度)推算 GNSS 監測點的位移數據,結合歷史 GNSS 位移趨勢優化推算結果,補全數據缺口。例如,某邊坡 GNSS 數據中斷 20 分鐘,傾角傳感器測得平均傾斜角度 0.02°,傳感器安裝高度 2 米,推算位移約 0.69mm,與后續 GNSS 恢復后的實測數據(0.